二百零七.初提盖房
就这样学校里交给武叔叔,羽绒制品这边就由老杨全权负责。村里的大事小情儿有大哥顶着,淑珍只要跟连山两个全心搞她们的良种优化与培育就好。 经过七二、七三、七四这三年的推广,她们夫妻提出的套种理念已经火遍了全国。 那七百八十多亩的稻田产量也是一年高过一年,七三年的秋收时竟然超过了亩产千斤大关。在没有杂交水稻理念的当下,这产量绝对有够惊人。而且不同於别处的虚高浮夸,他们这是实实在在拉到省里当作种子的。数量都恨不得精确到两,绝对没有弄虚作假可能。 光是靠着这稻种,淑珍和连山夫妻俩就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国家级的新闻版面。 虽然仍在刘家村没挪动地方,但两口子的待遇却也是涨了又涨。 淑珍和连山的工资都超过了百元,比一般的市厅级干部待遇还要高些,每月还有定量的各类供应。在普通工人一个月二三十块的当下,这两口子养活着四个孩子还能每月存个百元左右,小日子过得也是众人称羡。 是的,四个。 七三年春五月,淑珍生下了次女连心悦。现在肚子里又揣上了一个,才堪堪四个月的大小,预计明年也就是七五年夏天的产期。 一共三间小土房,去掉一间厨房。东屋住了连山和淑珍带着小心悦。西屋就当了二婶子和连恩、琛琛、心之的卧室兼三小的书房、游戏室。 摆了不少的家具不说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