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纱自苎罗(一十九)
施随范蠡泛五湖而去,不知所终。一说沉江而死,一说复归浣江,终老山林。” “只可惜,吴国一破,美人至此不还,种种传说不过是传说,吴国破时,范蠡已有妻,且情意甚笃,育有三子,只怕是与西施无缘,又何来西施随范蠡而去的说法?” “更大的可能,是在吴国破国之时,西施便已死在战乱和逼宫中。可怜西施为越国灭吴大业,成不可抵灭之功,却结局迷茫,不知死活踪迹。” “若越王勾践有心,在破国之时,至少该赐此女一个好归处,若范蠡有心,就不会在西施走後不久,就推倒一切山盟海誓,与他人另结同心,儿女绕膝,若世间有情,为何竟不给这个命运多舛,貌美绝世,孤凄无依的女子一条活路?” “西施尚可被利用之时,勾践等人金银以奉,教以诗书歌舞,以礼相待。” “民间甚至有说法,说范蠡是为了栓住生性忧虑,多愁多思的西施,让她能为己所用,才会与其‘两情相悦’。” “试图以感情绑住西施,让其全心全意地为破吴大业尽心尽力。实际上,并不倾慕西施,所以,没过多久,范蠡就娶妻生子,丝毫不记得西施,也没有想过要护住这个万人唾弃的亡国之妃。” “世间有情,争奈无情?” “渡河焚船,鸟尽弓藏,” 众人不由得停下喝茶食的动作。 说书先生面色微动, “至此,後人有言。” “一破夫差国,千秋竟不还。” 此言一出,堂上竟带了几分难言的静谧,不知是诗词撼动人心,亦或是因史接时。 说书先生道, “只可惜,从前之错,今日重蹈覆辙,可谓是人心足恃,天道好还。” “春秋末时,吴王羞辱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