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 後宅生存之道
让它影响到自己,没有人比她更注重侯府和自己的名声。 像我出嫁时的婚礼规模及嫁妆,对於一个侯府来说理应是十分寒酸的,要人知道是要笑话的,少不得要说她这个继母偏心眼,不重视原配的子女。 然而後来,我打听到在外面传的是,袁家三郎顶有骨气,虽然娶了南平候府的嫡长女,却没有收侯府一分钱,举办婚礼时还特意低调而为,侯府大娘子为了全他这份骨气,特意要求减了一大半嫁妆,低调地嫁过去。 我当时便觉得奇怪,但因为这对夫君没什麽坏的影响,也便没细想,後来想想,定是郭氏特意命人在外传的,就为了不给人抓她的小尾巴说三道四!” 曾经辉煌的前朝是因为边疆将领权力过大,最终引发战乱覆灭的,大夏朝的开国皇帝便是当初叛变的将领之一,因此他登上帝位後,对武将甚为忌惮,十分重文轻武。 虽然这一点在十五年前那场大战後有所改善,但社会上流传的风气还是“满朝朱紫贵,尽是读书人”。 这导致了大夥对考上科举的进士有种迷了眼的执着,每三年一次的恩科成了襄阳城众权贵摩拳擦掌挑金龟婿的大好机会,俗称“榜下捉婿”。 把他们抓来当自己女婿还不够,还要给他们一大笔钱,说好听的,这是资助他们在襄阳城读书的生活费,其实大家心里明镜似的,这就是卖身钱,毕竟这考上进士的很多家里都穷得叮当响。 虽然大家因着对读书人的盲目崇拜,觉得这没什麽。然而,但凡有那麽一些不贪图钱财的进士,大夥儿惊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