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3章 选奴才
??因为民国的大学学生比例实在是非常畸形,文科生占学生总数的90%以上,其他科目寥寥无几。 ??一直到四十年代左右,非文科生的比例才上升到30%左右。 ??和平年代倒是勉强能接受,但古人都有云要取长补短,这个时候中国最缺的其实就是非文科生。 ??战争时期,真的“百无一用是书生”,并非嘲讽。 ??而非文科专业里,对落後的中国最有价值的应该就是工科,甚至超过理科的价值。 ??毕竟欧洲强大靠的是工业革命,工业对应的就是工科嘛。 ??至於其他的理科、医科、法科、商科等等,都会随着工业的强大自然而然配套跟上。 ??只不过民国时期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走这条道路。 ??李谕现在看到工科学生像看到宝藏男孩一样,格外关注,比如其中一个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机械专业的张鍈绪。 ??严复同样明白这个道理,他是搞过实业的,可严复主要搞的不是教育方面,无能为力。 ??两人现在拟题比较纠结的是不知道他们的水平如何。这些人大都只提供了文凭,并没有成绩单之类的作为佐证。 ??两人联系了京师大学堂以及北洋大学堂的一些教师,分专业拟出了试题,最终在难度的考量上比较保守。 ??考试进行得很快,结果是唐宝锷与另一位叫做金邦平的成绩最好。 ??曹汝霖、张鍈绪在第二等;陆宗舆还有其他人在第三等。 ??这份成绩单严复送了上去,慈禧很快就亲自组织殿试,并且按照规矩把光绪拉了出来。 ??不过当留日回国学生们看到殿试题目後,彻底傻眼,与此前李谕以及严复出的根本不是一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