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0章 无心插柳
红酒方面还是有历史传统的。 ??李谕说:“似乎稍微酸了那麽一点点。” ??索伦森眼睛一亮,说:“院士还会品酒!的确如此,而且您的说法也更符合我的理解。” ??李谕刚才只是随口说的,於是问道:“你指的是?” ??索伦森说:“我本人虽然是嘉士伯实验室的主任,却不爱饮酒,对於许多品酒大师的厚重感、涩感等词语并不能完全理解,但您所说的酸度却是我最想表达的,只不过无法做到科学上的量化。” ??李谕纳闷道:“酸度?不是有ph值吗?” ??索伦森反问了一句:“ph值?什麽意思?” ??李谕一拍脑门,我去!原来现在化学界连这个十分基础概念还没有诞生。 ??李谕想了想说:“要理解这个需要先接受原子假说、分子假说,然後还需要接受电离理论。” ??索伦森也是个科班出身的,说道:“原子、分子假说我可以接受,您说的电离理论,想必就是阿伦尼乌斯教授的那套理论吧?” ??阿伦尼乌斯今年就会因为电离理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,他是瑞典人,能拿奖也说得过去。 ??门捷列夫前面几年虽然也有资格获得,但有几个人,比如这一位也蛮够水准。比较可惜的是1906年那次,门捷列夫遗憾地以一票之差与诺奖失之交臂,於1907年初去世。 ??李谕说:“没错,其实所谓ph值就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,通过它便可以非常直观地量化酸硷度。” ??这种每个学过初中化学都知道的理论还真得从头解释起来。 ??索伦森差不多能听懂李谕的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