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章 新生活开始了
良田:十亩。 钱帛:一贯二百文。 粮食:一石麦子一石粟。 其他:无。 拿着以上财物,三十二岁的刘千里,带着妻子和儿女终於从刘家分出来了。 再自写一张“手实”,也就是现代的户口簿,报到村里正安福生处,等安福生整理後报到县里,县里又再编计一番,一家四口的户籍便也从老刘家分出来了。 还被一式三份,一份送到长安的户部存档,一份送到贝州,一份留在本县。 自此从法律上,他们和老刘家就是两家人了。 这时的法律还有一项明确规定:“应分田宅及财物者,兄弟均分。”,“不均平者,计所侵,坐赃论减三等。” 有了兄弟均分的大原则,又有老刘氏这样的长辈在,还有里正安福生等村邻,以及儿媳妇们的娘家人,刘老丈和刘阿婆再有偏颇,大面上还是三个儿子均分。 只是刘老丈和刘阿婆也要各算一份,老刘家的所有家产都得均分五份。 老两口又是要和大儿子一家过,於是乎等於刘万里一房分得土地三十九亩,其中九亩土地是兄弟三人额外孝敬老两口的,意思是老两口以後生老病死,刘千里和刘百里都不用管了。 但刘阿婆当初是绝户女,妇女也是有一定继承权的,且嫁妆归个人单独所有,不在分家行列。这便有了刘阿婆怜惜刘百里有三个儿子要养,将十亩嫁妆田都给了刘百里,使得刘百里也分得二十亩田。 是以,说是均分,却也处处不公。 再到房子。 若还住在一起,分家等於没分。 刘千里在妻子儿女宁愿住茅草房,也不愿继续留在老刘家的情况下,将现在所住的那间房,连着家里的锅碗瓢盆等一一折算成钱,便有了一贯两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