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科举改变命运
, 安福生是真为刘辰星考虑了,也将那日许下的诺言付诸於行动。 世上有句话叫“为富不仁”,他不敢说富者都非好人,但能联手逼一个十三岁的小娘子,也绝非善类。 为了以防万一,杜绝刘辰星拿人五百贯的事被传了出去,难免会有眼红的人要生是非,索性他先将这事捅出来。 当然说法得改一下,就成了刘辰星为了惠及村邻孩童能读书科举,将自己如何夺得县试榜首的学习方法卖给县里的大户们,以为村里五岁以上孩童,能每人得一套笔墨纸砚,以及村学一年的束修和口粮。 这话说得模糊,让人以为刘辰星是将获得的钱资助了村里的孩童。 以後即便五百贯的事被爆了出去,也有造福村邻的事迹在前,任那有心人如何也挑不出错来。 如是,刘辰星大义的好名声就被安福生这样传了出去。 要问一个好名声有多麽重要? 就说一个有学识的举子,但凡在家乡及四邻的评语中不好,再来有心人一夸大,其连考试资格都可能会被剥夺。 像当年刘万里所犯之事,刘老丈明知道会寒了两个儿子的心,也不敢让刘万里背一点污名,便可知道名声的重要性了。 甚至於,举子只要有一个好名声,且能在民间广为流传热议,即使其学识有那麽一两分欠缺,试官也会斟酌其声名,酌情让其上榜。 如今有造福全村孩童的好名声,无论以後是否继续科举,都与她又莫大的好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