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请托
圣龙九年,主考官户部侍郎姚崇正月饮酒坠马受伤,由礼部侍郎郑宏代之,进士科考生一千余人,有二十六人及第。 其中十之九皆官宦子弟,金榜前三更以门阀取之: 崔尧,清河崔氏族长之孙。 裴东来,前相裴陶之孙。 陈义则,户部尚书陈靖之子。 惟沈南之一人出身贫寒,曾被女官欧阳子衿荐贤於女皇,居第五名。 刘青山和薛程一无荫庇,二无不世之材,仅在崔相府的宴会上薄有声名,自毫无意外的落榜了。 贝州七位乡贡举,刘辰星缺考,共六人参考,崔尧一举夺魁,杜元朗因与崔尧交好,也在崔相宴会上赋诗一首赢得称赞,加之礼部侍郎曾是其父上峰,亦榜上有名,第於榜末。 是以,贝州乡贡举七人进二,本届科举成绩为历年中上,无功无过。 …… 今年进士科成绩是在二月初六放榜,次日早朝,魏王抨击科举“请托”之风盛行,科举取士难取其才。 魏王上奏道:“贵者以势托,富者以财托,亲者以情托,贫者无可托,致使贫者有才之人落榜,衣冠子弟却无才及第。今进士科第三名陈义则,乃礼部尚书之嫡幼子,第三场杂文试五篇只答其二,然及第当三篇合格,陈以则本该落榜,却高居第三名,此乃徇私!” “科举始设初衷,乃圣人求贤以为社稷,当唯才取之,如今徇私而取,与现行的门荫有何区别?又何必多设科举一途?给天下莘莘学子以希望,却又令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