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1章 继续答题
这下是彻底饱了,刘辰星精神也随之越发饱满了,她将空盘子还是一并放到案边上,开始埋首於草稿纸上答题。 刘辰星注意到策文试在选拔人才的时候,考官先看到的是应试者的文章,如何通过文章选拔出真正的有用之才是个重要的问题。 所以,开篇——引述先例,提出问题。 在这里,刘辰星想到了一个典故来回引经据典,即庄子·外物》载:“筌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筌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“ 意思是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, 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,全神贯注观看浮标,终於一条红鲢鱼上筌了。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,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。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,问他筌到哪里去了,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。 这个典故原义是说筌、蹄、言皆为工具,目标还是鱼、兔、意,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,那麽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。 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,因而与忘言之人言,是不言之言。 《庄子》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,因为“目击而道存矣”。照道家说,道不可道,只可暗示。言透露道,是靠言的暗示,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。言一旦达到了目的,就该忘掉。既然再不需要了,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? 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,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。 故此语也表示互相默契,心照不宣的意思。 如此,用在这篇策文就正好了。